贵州省作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 第九次会议暨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会议在贵阳召开
3月25日,贵州省作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九次会议暨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会议在贵阳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我省文学事业发展硕果累累,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贵州省作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九次会议暨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会议现场 左起: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徐颖 ,省文联、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 ,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黄昌祥,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高宏 “十三五”期间,省作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为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集体命名作家群体的形式,成功推出了“黔山七峰”作家群;小说《傩面》获得鲁迅文学奖;小说《破荒》、报告文学《海雀,海金》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报告文学《报得三春晖》荣获人民文学奖;贵州作家编剧并参与制作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荣获“飞天奖”;贵州作家通过改编文学作品拍成的《百鸟朝凤》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和“华表奖”;电视剧《二十四道拐》荣获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文学刊物《山花》被评为2018年贵州省文化产业“十佳品牌”。 省文联、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作工作报告 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黄昌祥作总结讲话 据了解,省作协以“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为根本遵循,紧扣“出优秀作品、出优秀人才”的中心任务,大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动实施贵州文学工作及作协工作三年行动、“作家+”工程、青少年作家培育“山花绽放”工程、东西部协作结对子工程、强基三年计划,制定作家创作年度主题引导指南。先后制定出台了《贵州省文学工作及作协工作三年行动方案》《“作家+”工程实施方案》《贵州青少年作家培育“山花绽放”工程方案》《东西部协作结对子工程实施方案》《“文学传帮带”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为贵州文学事业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满足人民需求,力推影视文学。我省作家创作的剧本《二十四道拐》《云上绣娘》《花繁叶茂》《伟大的转折》《星火云雾街》等电视剧先后登陆央视,获得广泛好评;我省作家编剧的电影《极度危机》《碧血丹砂》登录全国院线;电影剧本《春天移民路》获第五届“根亲中国”微电影大赛铜奖和第三届西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电影剧本《苗乡儿女》《仡乡绣娘》分获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民族电影之夜”创意剧本奖、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少数民族题材最佳电影剧本奖提名;动漫连续剧《聪明的甲金》剧本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聚焦火热生活,反映时代大潮。纪实文学作品“脱贫三部曲”《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报得三春晖》《看万山红遍》以及报告文学《江山妇此多较》,均在《人民文学》头条发表;王华报告文学作品《在路上》获《民族文学》2018年度头条推发;戴时昌报告文学作品《杨胜国的绣花功夫》被《民族文学》译为5种少数民族文字版本推发;肖勤报告文学作品《迎香记》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选作品登上《人民文学》并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以省委表彰的优秀村第一书记为对象,组织省内作家创作出版纪实文学作品集《第一书记——贵州决胜脱贫攻坚先进群像》;组织国内名家完成《一个也不落下一——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纪实》等重大题材报告文学签约创作。 采取有效举措,培养文学人才。与省民宗委合作举办第八至第十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改稿班;创办贵州省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创立高端文学培训品牌——“山花写作训练营”;创新开展“贵州作家进行时”系列活动,通过组织作家、评论家到全省各地区评读新人新作,发掘和储备了一大批文学人才;依托《南风》杂志在省内外高校广泛开展“青春文学大赛”征文活动,储备了一批热爱文学的青年学子。到2020年底,省作协有会员2124名,中国作协有会员167名。 据悉,省作协遵从文学创作规律,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引导作家以普通群众的身份体验生活,用人民群众的语言讲述生活,以工匠精神对作品进行千锤百炼,通过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件精良的作品吸引读者、打动读者,成效显著,体现了我省“人民文艺为人民”的根本宗旨。
(转自《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图片来自本网 标题为本网所加) |
2月3日,贵州省作家协会六届十次主席团会议、四次理事会议在贵阳
7月30日,建党百年贵州文学研讨座谈会在修文县龙冈书院举行,省
近日,根据中国作协关于“2021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
根据中国作协关于“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
贵州省作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九次会议暨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会议